图情档学科信息门户
Advertisement
Wikipedia

中文维基百科维基百科协作计划的中文版本,由非营利组织──维基媒体基金会维持负责。截至2005年12月,是各语言维基百科计划中,规模排名第十二(依条目量计算)的维基百科。计划开始于2002年10月,至2006年5月初,中文版拥有超过65000篇文章。

概况[ | ]

中文名的来源[ | ]

2003年10月21日,Wikipedia的中文名,经过13人投票,命名为「维基百科」。「」字意为繫物的大绳,也做网解释,可以引申为网际网路,「」是事物的根本,或是建筑物的底部。「维基百科」合起来可引申为网际网路中装载人类基础知识的百科全书。

中文维基百科的副题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中国清朝大臣林则徐1785年——1850年)为其书室所创作的对联的上联,下联原为「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语出《管子·形势解》,意指海洋之所以广大,是因为它不挑择地容纳了数以百计的河流。「有容乃大」则语出《尚书·周书·君陈》。对联的上联勉励待人接物应该彷效海洋,以宽大的胸襟和宽容的态度接纳不同的人和事。这配合了维基百科自由开放的宗旨。

特色[ | ]

参看:维基百科

Heckert GNU white

GNU的标志。

维基百科本身有三个引人注意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使维基百科与传统的百科全书有所区别:

  • 首先,维基百科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包含人类所有知识领域的百科全书,而不是一本词典、在线的论坛或其他任何东西。
  • 其次,计划本身是一个wiki,这允许了大众的广泛参与。维基百科是第一个使用wiki系统进行百科全书编撰工作的协作计划。
  • 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维基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的百科全书。内容开放的材料允许任何第三方不受限制地复制、修改及再发布材料的任何部分或全部。维基百科使用GNU自由文档许可证

中文维基百科使用汉字书写。汉字是汉族的共同文字,是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的官方语言文字,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之一。中文维基百科未规定以官方语言(普通话、国语)书写,但维基人默契以其为通用形式,适度掺入书面语或文言文,以力求文句通顺优美。

中文维基百科的编辑者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华文使用者,根据统计数据,使用者连线来源统计,中国大陆佔46%、北美洲22%、台湾12%、香港9%、日本3%、欧洲3%、东南亚2%,其他与未知连线来源共佔馀下的3%。根据2005年12月的一份调查问卷,使用者连线来源统计,中国大陆佔45%、台湾23%、香港13%、北美洲6%、欧洲3%,其他与未知连线来源共佔馀下的8%。

来自于各地拥有不同成长背景的华文使用者共同参与了中文维基百科,不同的政治立场与社会观念在中文维基百科产生最直接的接触,中文维基百科的文章内容是全球华文使用者相互妥协折衷后的成果。此外,包括中文维基百科在内各语言版本对于非自由版权下的内容,或者版权、来源不明的文章和图片,则保有不同于当地网络氛围的,极为严格的审查制度。基本上任何不能用于自由传播或者禁止无经济补偿地应用于商业领域的文章、图片,原则上均不会被保留在这里。

中文维基百科大幅度且深度地介绍中华文化中国历史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区介绍。在某些领域,阐述了华语使用者的价值观,内容更贴近于华人自己的理解。

中国大陆的介绍,沿海地区拥有较为详细的文章内容,内陆与西部地方的介绍较为缺乏,反应中国大陆各地网际网路不平衡的发展。

而许多备受争议的政治议题条目,如台湾问题法轮功六四事件等文章是中文维基百科长年的热门条目。这与其他语言的维基百科常争议的以巴冲突等焦点大大不同。

现状[ | ]

目前中文维基百科已有147个条目,但这个数量还不包括对话页、没有内部链接的条目、重定向页以及其他名字空间的页面,如果加上这些页面,总共有十馀万个页面。并有超过3万维基人参与,和拥有数十位负责的管理员。自成立以来,已有一百馀万次的编辑。更为详尽、全面的资料可参看下面的连接,或者您可以投入到中文维基百科的社群当中亲自体验。

审核机制[ | ]

和其它版本的维基百科一样,中文维基百科也是民主制、菁英制、独裁制的溷合。通常大部分的内容,由普通的网友讨论、修改,通常为民主的形式。而管理员拥有比普通维基百科人更大的权力,比如删除文章或封禁用户。

中文维基百科的影响[ | ]

历史[ | ]

自从2002年10月第一个条目起,中文维基百科至今已经迅速扩展。

创立[ | ]

2001年5月,中文维基百科计划与其他12种主要语言维基百科计划同时成立,但当时维基百科网站不支持中文输入。同时期,与中文版有相同困扰的日语维基百科,权宜地使用罗马字母来撰写日语维基百科,中文维基百科在当时只拥有少许的测试文字。Template:Fn

直到2002年10月,Ghyll(现在的Mountain)成功的藉由工具软体的辅助,撰写了实质中文内容的文章HomePage,中文维基百科至此才算是真正开始运作。而Mountain也成为中文维基百科的第一位参与用户。Template:Fn

2002年10月27日,中文维基百科移动到新伺服器,软件升级到Phase III,新版的软体解决了中文输入的问题。同时,域名改为zh.wikipedia.org。

2002年11月17日,中文维基百科网站界面的中文化工作告一段落,Mountain翻译了英文条目Computer Science,张贴到中文维基百科上来,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篇条目:计算机科学

在中文维基百科的早期,大部分的长条目都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中文维基原创的则是以短条目居多。Template:Fn

早期维基人和他们的贡献[ | ]

Zh-wikipedians-2004-0725

中文维基百科第一次聚会时的照片,当中几位维基人在这里依然活跃。

中文维基百科最资深的维基人是Mountain。而早期累积大量编辑次数的五位资深维基人:SamuelMenchiLorenzariusFormulaxShizhao,在2003年6月14日一起成为首批中文版的华人管理员。

其中Shizhao在维基百科的整理和协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在中文版的其他维基媒体计划中也做了很多维护的工作。其编辑次数高居榜首,对中文维基百科的向上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奠定了他在中文维基社群的威信。

2002年至2003年,中文维基百科持续进行本地化与繁体化的翻译工作。

使用者数量的增长[ | ]

2004年2月15日,《新周刊》在第173期发表了报道《知识狂欢时代的自由百科》,是中文媒体首次以中文维基百科为主题的新闻报导。随后的几週,许多媒体跟进报导,为中文维基百科带来了大量的中国大陆维基人。2004年的3、4、5月,维基人以倍数计的增加,总条目数很快的从6000篇突破10000篇。

2004年5月16日台湾的《中时晚报》刊出《维基网路百科:大家来写百科全书》,是台湾主流媒体首次报导维基百科。随后于6月,台湾的联合报跟进报导《Wiki百科网书,你也可写一笔》。为维基百科带来大量的台湾维基人,时值维基百科在大陆遭到封锁,台湾相关条目的编写量大量增加,首页也加入了台湾的热门新闻。

大陆政府封锁与解锁[ | ]

参见:中国大陆封锁维基百科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採行对网际网路进行内容审查的制度,政府有权依法对网路内容进行审查,对那些有争议的网页内容採取限制措施。维基百科网站对一般人民是容易接触获得的,但维基百科计划成长的纪录上,在中国大陆封锁过三次。

首次且意义重大的封锁发生于2004年6月2日6月21日。这次对维基百科的封锁,一般认为开始于六四天安门事件发生的15週年的北京;另一项可能有关的是,5月31日一篇从IDG通讯社发表的文章[1],谈到中文维基百科处理争议内容的态度:中文维基百科存在许多由台湾人撰写的台湾独立运动相关文章。

封锁的最初几天仅封锁了中文维基百科,而后所有维基媒体网站在中国大陆皆被封锁。为了解决这次的封锁,中文维基的管理员向当地的网际网路服务提供商沟通,并向有关单位申请解除对维基计划网站的封锁。所有维基媒体网站在2004年6月17日6月21日被解除了封锁。Template:Fn

这次的封锁影响了中文维基百科发展的生命力,使用者成长减缓,文章数增加速度缓慢,文章编辑次数锐减。直到2004年9月许多状况还未回复到2004年5月的程度。

第二次较轻微的封锁发生于2004年9月23日9月27日。在这四天中,对于某些中国大陆的使用者,浏览维基百科变得反常与不稳定──这次的封锁不是全面性的,某些中国大陆的使用者没有受到影响。

这次封锁的原因不明,但可能与北京大学的热门BBS一塌煳涂BBS的关闭有关:此论坛因公开且热烈地讨论政治议题,于几週前被关闭。于是一部分原来BBS的使用者来到了中文维基百科。同上次一样,中文维基管理员准备向区域的网际网路服务供应者联络,但申请尚未送出,封锁就解除了。

2005年10月19日17时起,维基百科再次突然遭到封锁,中国大陆部分用户无法登录各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封锁原因至今不明,有人估计与近期发表的《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有关。

以上封锁皆是无预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单位没有给予维基百科封锁的原因。

发展大事记[ | ]

另请参看Wikipedia:宣告

Wiki-3

维基经常在重要的节日为参与者在首页显示相应的图片、Logo与寄语。图为2005年春节时期中文维基百科的限时Logo。

  • 2001年5月,中文维基百科与阿拉伯语荷兰语德语世界语法语希伯来文意大利语日语葡萄牙语俄语西班牙语瑞典语的维基百科协作计划一起成立,但没有人撰写条目。当时中文维基百科的域名为zh.wikipedia.com,不支持中文直接输入。
  • 2002年10月24日,用户Ghyll在工具软件的帮助下撰写了中文维基百科第一个有意义的条目HomePage。
  • 2002年10月27日,中文维基百科移动到新服务器,软件正式升级到Phase III,域名改为zh.wikipedia.org。
  • 2003年6月14日,中文维基百科有了首批华人管理员
  • 2003年9月21日,中文维基百科突破了2000条条目,但其中包括同一文章的繁简两个版本。
  • 2004年2月15日,中文媒体《新周刊》在第173期发表了报道《知识狂欢时代的自由百科》,这是中文媒体第一次以中文维基百科为主题的新闻报道。
  • 2004年2月24日,中文维基百科突破了5000条条目,但是其中有些文章包括繁简两个版本;注册用户数也同时突破了3000人。
  • 2004年2月27日,用户Ktsquare大量添加年份条目,使中文维基百科短短3天内就突破了6000条条目。
  • 2004年3月22日,中文维基百科注册用户数突破了5000人。
  • 2004年3月23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了维基百科:《维基百科:互动的乌托邦?》
  • 2004年5月14日,中文维基百科总条目数终于突破1万条。
  • 2004年5月16日,台湾的《中时晚报》发表了李怡志的报道《维基网路百科,大家一起写》,这是首次台湾媒体报道维基百科。
  • 2004年6月3日中国大陆部分地区封锁维基百科中文版,在15日两位管理员递交接近申请数日后解除封锁。
  • 2004年12月23日,随着MediaWiki 1.4版本的发布,中文维基百科初步实现繁简体自动转换。
  • 2005年2月7日,中文维基百科条目数突破2万条。
  • 2005年6月3日,中文维基百科条目数突破3万条。
  • 2005年9月6日,中文维基百科条目数突破4万条。
  • 2005年12月13日,用户Shibo77大量添加年份条目Template:Fn,使中文维基百科短短1天内就增加了500条条目,并突破5万条。
  • 2006年3月15日,中文维基百科条目数突破6万条。

里程碑[ | ]

条目数 日期 时间
2,000 2003年9月21日 约11个月内增加2,000
3,000 2003年11月21日 61天内增加1,000,平均1天增加约16条
4,000 2004年1月23日 63天内增加1,000,平均1天增加约16条
5,000 2004年2月24日 31天内增加1,000,平均1天增加约32条
6,000 2004年2月27日 3天内增加1,000,平均1天增加约333条
7,000 2004年3月10日 12天内增加1,000,平均1天增加约83条
8,000 2004年4月1日 21天内增加1,000,平均1天增加约48条
9,000 2004年4月24日 23天内增加1,000,平均1天增加约43条
10,000 2004年5月14日 在20天内增加1,000条,在约1年半的时间内达到1万条,平均1天增加约50条
15,000 2004年10月21日 160天增加5000条,平均32天增加1000条,平均1天增加约31条
20,000 2005年2月7日 110天增加5000条,在约9个月内再次增加1万条,平均1天增加约45条
25,000 2005年4月18日 70天增加5000条,平均1天增加约71条
30,000 2005年6月3日 46天增加5000条,平均1天增加约108条
35,000 2005年7月27日 54天增加5000条,平均1天增加约93条
40,000 2005年9月6日 41天增加5000条,平均1天增加约122条
45,000 2005年11月5日 60天增加5000条,平均1天增加约83条
50,000 2005年12月13日 38天增加5000条,平均1天增加约132条
55,000 2006年1月30日 49天增加5000条,平均1天增加约102条
60,000 2006年3月15日 44天增加5000条,平均1天增加约114条
65,000 2006年4月26日 42天增加5000条,平均1天增加约119条

媒体的报导[ | ]

Mingpao20060220

2006年2月《明报》于香港首次正式报道维基百科

  • 2003年10月20日,《中国电脑教育报》文章《我也来写百科全书》介绍维基百科,这是中文媒体第一次正式报道维基百科。
  • 2004年3月16日:《中国青年报》登刊了记者周欣宇关于维基百科的文章《维基百科:分享知识的新方式》
  • 2004年3月23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了维基百科:《维基百科:互动的乌托邦?》
  • 2004年5月16日:台湾的《中时晚报》发表了李怡志的报道《维基网路百科,大家一起写》,这是首次台湾媒体报道维基百科。
  • 2006年2月20日:香港的《明报》于副刊发表《生活百科﹕Wiki世界 自由开放》,这是香港媒体第一次正式报道维基百科。
  • 2006年3月29日3月30日:香港的《头条日报》于新闻故事连载发表《网友齐编「自由」百科全书 港八月办首届中文维基联会》(按:应该是中文维基年会),这是香港媒体第一次深入介绍维基百科。

各地中文差异所带来的挑战[ | ]

参见:Help:中文维基百科的繁简处理汉字繁体中文简体中文

File:TSAutoconversionPS.PNG

中文维基百科繁简处理系统原理所在网页的屏幕截图。

背景介绍[ | ]

中文存在两种书写系统──繁体中文与简体中文。一般来自台湾香港澳门的使用者使用繁体中文,来自中国大陆、新加坡马来西亚则使用简体中文。因为缺乏交流与各自不同的书写系统的发展,许多正式的名称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完全不同。举例来说,电脑的列印设备,在中国大陆称为打印机,在台湾称为印表机。

转换功能启用之前的讨论与权宜的方式[ | ]

随着中文维基百科的成长,繁简体问题也成为中文维基百科发展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2003年的讨论中,中文维基百科社群的主流意见,是让繁体简体并存于中文维基百科,繁简体问题应该通过发展转换程式来解决,而不是让繁简体分别成立两个中文维基百科网站,但是当时没有开始开发相关的技术,仅止于讨论。

绝大部分的条目是繁简体共同存在一篇文章之中,少数条目是拥有繁简两个不同的版本,例如法国曾经使用两种不同版本:法国法国,或是日本/简日本/繁。其他维基百科可以使用zh-tw与zh-cn做跨语言连结。中文维基内部的繁简跨语言连结则是使用

这样的方式做连结。这种方式可以使两种文字系统互不干扰,但却只能靠人工整合繁简两版本的差异。而公告、总集型页面则以繁简并存的方式存在(如Wikipedia:Wikipedia的中文名/投票结果开头介绍部分依然是繁简并存),以示繁简体文字在中文维基百科具有相同的地位。

在繁简体转换功能启用之前,部分的使用者大量地将繁体文章全面改为简体,反之亦然,也有一些使用者将简体大量改为繁体,实际上却未编辑文章中的任何内容。如此的作法被视为一种破坏行为,繁体内容的缺少很容易被视为中文维基百科排挤繁体字的使用者。随着简体使用者大幅度的增长,中文维基百科从以往的繁简并陈,逐渐成为简体为主流的百科全书。中文版成立以来就不断出现繁体版或是台湾版维基百科独立的呼声,从这段时间得到越来越多台湾使用者的认同。

经过大约两年的争论与等待,2004年9月,Zhengzhu加入中文维基,提出繁简转换的处理方式爲此并製作了具体程式,开始进行繁简转换功能的开发。该套转换程式一度以主要中文维基用户的所在地为字库分类,后简化为“简体”“繁体”与“不转换”3类。中文繁简转换系统因其易于手动添加及使用,成爲中文维基百科解决繁简问题的最实际并可行的方桉。该套方桉及程式在2005年的第1届维基媒体国际大会上由中文用户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繁简体字词转换功能启用[ | ]

为了免除如此的障碍,从2004年12月23日起,中文维基百科在伺服器端提供一个功能──繁简体自动转换功能,能够依据用户参数自动地转换不同的字体与辞彙至用户端浏览。过去许多使用繁简两种版本内容的文章逐渐合併。输入繁简两种名称都可以检索浏览合併后的文章。

转换功能免除了繁体简体的隔阂,也一併解决了中国大陆与香港、台湾之间辞彙的分歧所带来难以跨越的障碍。

中文维基百科的特色[ | ]

特色条目和质量提升计划[ | ]

File:Hxkm.jpg

特色条目汉字的插图:合体字“好学孔孟”。

经过一定时间发展的维基百科一般都会产生“特色条目”,虽然真正100%符合维基百科完美作品标准的条目实际上并不存在,但特色条目依然是作为该语言维基百科中,通过多数人认可为比一般条目要更为完整、优秀的作品。它们一般是众多维基人共同协作的甜美果实,也可以是部分人独立完成的华彩篇章。每一篇特色条目都会在正文右上角和条目讨论页上注明标记。

对于中文维基百科而言,特色条目的概念的出现始于2004年3月(中文维基百科实质开展近半年后),起初是由管理员们将个人认为较为完整的条目遴选为特色条目,而这种做法在中文维基百科步入条目数量与质量大幅增长后变得不符合发展的要求。此外,为尽快提升中文维基百科条目的质量,该年5月份,中文维基百科引入了一直持续到现在的条目质量提升计划,在动员更多维基人参与的同时提升中文维基百科的写作质量,选取进行质量提升的条目由维基人投票决定,在经过数周的提升后复交特色条目评价。不久后“条目评选”制度也许可有个人独立完成的条目参选特色条目。香港条目提升计划则是针对香港相关条目而发展的质量提升项目,以提升香港之条目至特色条目为目标。此外,还有台湾主题化学主题生物主题足球主题

最早的特色条目是文化大革命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经过第一次同行评审后伊丽莎白一世依然保留了特色条目的地位,该条目也成为中文维基百科最早的特色条目。特色条目评选得分最高的是欧洲(平均4.8分)。当前53篇特色条目(数字还在增加)主要以偏文化类条目居多,可能与参与者的爱好和日常工作,文化类条目的普及度较高所致。

中文维基百科很多条目拥有极佳的内容质素但其仍不足以成为特色条目;可能是因为其长度过短、或论题过广、或过于聚焦于某一话题、或是该条目所述的领域并不太知名。即那些具有成为特色条目潜力的条目,由维基人主动找出、编写,通过提名并通过的,将会成为优良条目

每周翻译[ | ]

主题首页[ | ]

专题[ | ]

工作小组和兴趣小组[ | ]

维基文摘[ | ]

File:Wikireader vol-1.jpg

维基读本的第一期封面,由Shizhao任主编

中文维基百科从2005年起,由Shizhao主持编写维基读本(第二期称为维基文摘)。维基读本是对维基百科上某种主题文章的精选的一个连续出版物,并且制作成PDF格式出版。维基读本每一个季度出版一期,至今已出版两期。

目前维基文摘中的几个栏目是:特色条目、条目质量提升计划、每周翻译。

以下是两期已出版的维基文摘的PDF链接

第一期:

第一期(2005年第一季度)维基文摘(繁简溷合)

第一期(2005年第一季度)维基文摘(简体中文版)

第二期:

第二期(2005年第二季度)维基文摘(繁简溷合)

维基人佈告板[ | ]

2005年8月,有香港的维基人者尺发起了香港维基人佈告板。这是中文维基百科首个成立的地区性维基人佈告板,作为香港维基人和对撰写香港条目感兴趣的维基人联络之用。该板的最大特色,是其香港条目提升计划。在这个计划之下,有数个条目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并成为特色条目。最早从此计划中出来的特色条目是香港电车,于该板的条目提升检讨中得到平均得分3.4分。而于隔年1月1日,有台湾的维基人阿儒发起了相同性质的台湾主题公告栏,以求将台湾的风土文化在维基百科裡展现出来。

wikidigest邮件组[ | ]

该邮件组由中文维基人snowyowls建立于2005年12月,内容为中文维基百科新条目精选,目前定期向用户发送每日入选中文维基首页你知道吗栏目的条目,可以从这里进入。

中文维基百科社群[ | ]

参与者[ | ]

中文维基百科的参与者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华文使用者,并非集中于中国大陆。东南亚拥有庞大的华语使用人口,但当地华人人口没有反映在该地区相关文章的书写量上,可能与东南亚华人多使用粤语闽南语客语或是当地华人已失去华文书写的能力有关。维基人的年龄跨度和一般人印象中“百科全书”的编辑者年龄跨度不同,其中不少活跃的维基人在生活中还是学生。此外,通过条目质量提升计划、访问与编辑总数上显示中文维基百科用户大部分对政治、历史、文化类条目报有较大的热情,因此特色条目、新条目推荐中也以该类条目居多。

中文维基百科有3万7千馀名注册用户(截止至2005年10月),拥有147条条目和超过一百万次的编辑。但活跃的维基人所做出的贡献却是占据了整个中文维基百科的大多数。部分观点认为这是维基百科不易于新人上手或者对版权的要求严格的表现。

一般而言,已经熟悉中文维基百科的用户大多使用互助客栈Wikipedia:聊天来进行日常的编辑交流,而专为新人设立了常见问题的集合Wikipedia:社区。为了进一步加强维基社区之间各用户的交流,中文维基百科在Wikipedia:维基百科人中通过地域、爱好及兴趣、毕业学校、政治倾向……各种不同的分类创立了各个维基人之间的交流板块。通过这个板块维基人可以很快找到自己的同乡、校友、志同道合的其他维基人。维基人可以通过这里寻求各种帮助,或发起当地维基人举行聚会。也可以找到维基的部分指导方针,工作小组与一些怪诞而罕见的条目

聚会[ | ]

File:Photoofeveryone.jpg

参与2005年维基媒体国际大会的数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维基人。

维基百科第一次的聚会──维基百科北京地区网友见面会,在北京大学举办。此后在上海香港台北新竹都有维基人发起聚会,将网上的聚会带到了现实中。聚会的主题主要涉及中文维基百科的当时遇到的问题和一些发展的建议,因此讨论的焦点往往各有侧重。2005年8月,中文维基百科的Wing阿仁虎儿等数名用户参加了这一年的维基媒体国际大会,并在会上发表了由Zhengzhu撰写的关于简繁转换的技术性论文“Chinese conversion the wiki way”和主要由Mountain撰写的讲演稿“We-create-pedia in China”等多篇文章,受到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

中文维基年会[ | ]

为使各地的中文维基人见面的机会,以及向外界推广中文维基百科的应用,中文维基年会因此而被发起。第一届中文维基年会将于2006年8月26日27日香港举行。目前中文维基年会筹办正在讨论中。

网路讨论交流[ | ]

中文维基人依地区的习惯而有不同的网路交流方式,例如来自台湾的维基人多使用BBSMSN互相交流,而来自中国大陆的参与者则较多使用QQ进行即时交流。但是随着参与者群体的不断交流和融合,这些不同网络交流方式的利用也并不绝对,比如,现在一些中国大陆的中文维基的网络会议也会使用MSN,以及Skype这样其他地区维基参与者常用的网络通讯软件。下面是一些大纪事:

  • 2005年1月19日,以Wikipedia为主题的讨论看板成立于台湾批踢踢BBS站,并开始有计划的在BBS上推广维基百科。
  • 2005年3月24日,中国大陆的维基人冷玉(内容群:2382326,技术群:3680101)建立了以维基百科为主题的QQ群,阿pp(时事群:6035558)等大陆维基人也先后建立以维基百科为主题的QQ群,其中冷玉的两个群人数最多、讨论最为热烈。QQ群成为中国大陆的维基人网路即时交流的方式之一,接近甚至超越了其他维基百科的IRC频道的地位。

维基荣誉与奖励[ | ]

2005年1月,RichyVipuser为进一步推动中文维基百科的发展,参考英文日文版维基百科创建了目前中文维基百科通用的维基荣誉与奖励,并在不久后设立了以奖励GmailWallop为主要方式的维基其他奖励,以作爲对长期为中文维基百科付出贡献的维基人的肯定。此后新条目推荐制与条目编写竞赛制(该项目已停止)。这几措施在执行中既获得了确实的成效,带动了刚加入维基百科的信任的贡献热情,也走了不少弯路。同年8月,由FfaarrSuper1发起了针对维基荣誉与奖励具体操作细节的一次讨论,并将之付诸投票通过。

参看[ | ]

其他[ | ]

New wiki logo

愚人节的恶作剧-想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接管维基百科后的Logo

  • 2005年愚人节,各地维基百科出现「2005年大英百科接管维基媒体基金会」新闻。中文版则改编,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将接收维基百科并更名为「解放的百科全书」为题,一时惊吓不少维基人。

注解[ | ]

Template:Fnb中文维基百科最早的网址为chinese.wikipedia.com[2]、zh.wikipedia.com、zho.wikipedia.com、chi.wikipedia.com。

Template:Fnb中文维基百科的第一个参与者是Ghyll(即后来的Mountain),是中文维基百科的第二位用户,而第一位用户则是系统开发人员Brion VIBBER

Mountain在2002年检索英文资料时通过Google发现了英文维基百科,又从英文维基百科找到了当时的中文维基百科zh.wikipedia.com。当时中文维基百科上面全是一些测试文字,没有真正的内容;而且服务程序是老版本的,汉字输入的问题没有解决。
2002年10月初Mountain 进行了一番研究之后,发现汉字可以通过Unicode编码按Numeric character references的方式来显示。在实验室同学的帮助下,写了一个把汉字转换为Unicode编码的程序,然后用这个程序,撰写中文维基百科的第一个页面HomePage(即现在的首页的最早版本)。最早版本的首页是繁简同页的。因为中文维基百科后来更换了软体系统,撰写第一个页面的具体时间已经无法考察了,但创建日期不晚于2002年10月24日。

Template:Fnb中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2年10月,当时英语维基百科已有4万篇文章。许多后来发起的维基百科计划的初期,许多条目是从英文版的文章翻译而来。

Template:Fnb维基百科的创始人吉米·威尔士通过香港的Chinatechnews 发表了对中国政府的正式声明。他说:「对维基百科的封锁,既不是对谎言也不是对宣传的封锁;对维基百科的封锁,仅仅是对信息本身的封锁。」

Template:Fnb至2005年12月20日,12月13日前后新增的所有年份条目都已重定向到相应的年代条目。

外部连接[ | ]

Template:Wikinews

英文: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