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情档学科信息门户
注册
Advertisement

Template:Infobox Website 维基百科Wikipedia)是一个基于wiki技术的多语言百科全书协作计划,也是一部用不同语言写成的百科全书,其目标及宗旨是为地球上的每一个提供自由的百科全书——用他们选择的语言所书写的,全世界知识的总和。

维基百科全书,自2001年1月15日正式成立,由维基媒体基金会负责维持,截至2024年3月,维基百科条目数第一的英文维基百科[1]已有190万个条目,而所有253种语言的版本共突破800万个条目[1],其中条目数前15名的维基百科共佔总条目数的74%,大部分页面都可以由任何人使用浏览器进行阅览及修改,英语维基百科的普及也促成了其它计画,例如维基新闻、维基教科书等计画的产生,虽然也造成对这些所有人都可以编辑的内容准确性的争议,但如果所列出的来源是受到肯定的,则其内容也会具有一定的水平。

中文维基百科2002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截至2024年Template:UTCUTC中文维基百科已拥有147个条目,此外还设有其他独立运作的中国地方语言汉语版本,包括闽南语维基百科粤语维基百科文言文维基百科吴语维基百科闽东语维基百科客家语维基百科等。

特点[ | ]

Wikipedia-logo

维基百科的标志

维基百科本身有三个引人注意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使维基百科与传统的百科全书有所区别:

  1. 在维基百科发布材料的任何部份或全部都是使用GNU自由文档许可证,维基百科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包含人类所有知识领域的百科全书,而不是一本词典,网络论坛或其他任何商业性质的网站。
  2. 计画本身也是一个wiki,这允许了大众的广泛参与,维基百科是第一个使用wiki系统进行百科全书编撰工作的协作计画。
  3. 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维基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的百科全书,内容开放的材料允许任何第三方不受限制地複製、修改。

版权[ | ]

维基百科所有的文本内容在GNU自由文档许可证下发布,它受到自由软件基金会的领袖、自由软件运动的先驱理查德·斯托曼博士的大力支持,斯托曼博士是少数几个在维基百科或Nupedia(另一个内容开放的百科全书)开始之前就提出编撰一个自由的百科全书的人士(观看他的论文,The Free Universal Encyclopedia and Learning Resource)。

语言版本[ | ]

He-Wikipedia

希伯来语的维基百科首页

各个语言版本的运作都是独立进行的,编辑条目时并不受到其他语言版本的牵制,相同主题的条目也没有强制要从其他语言的维基百科中翻译过来,使用机器或网路自动翻译的文章是绝对不被允许的,但是鼓励跨语言的编辑者利用人工来进行翻译,不同的语言版本具有相同政策规范,例如「中立的观点」,但其中可能有部份细节上的差异,条目文章和图片在不同语言版本间可供分享,早期是以跨语言连结(InterWiki)的方式分享,后来转为使用「维基共享资源」(Wikimedia Commons),在大部分的语言版本中,翻译过来的文章仅佔条目总数的一小部份。

File:Wikipedia growth.png

主要几个语言维基百科版本的条目以指数方式增长

Alexa Internet的网路流量测量服务,全部维基百科版本的编辑次数已达到3亿3千万次编辑,而英语维基百科(en.wikipedia.org/)的流量就佔了维基百科总流量的45%(超过1亿5千万次编辑),其馀的55%则由其他各语言的维基百科分佔。

  • 以下列出条目数前15名的维基百科语言版本,依照世界标准时2007年8月1日的条目数排序,最新数据请参见:[2] / [3]
  1. 英语1,923,504
  2. 德语617,265
  3. 法语534,812
  4. 波兰语408,752
  5. 日语396,781
  6. 义大利语327,800
  7. 荷兰语322,800
  8. 葡萄牙语276,534
  9. 西班牙语260,737
  10. 瑞典语242,346
  11. 俄语192,102
  12. 汉语147
  13. 芬兰语125,330
  14. 挪威语121,418
  15. 世界语87,266
  • 请注意,条目数仅是不同语言版本间比较规模的一个要素,例如,在某些维基百科版本中,超过半数以上的条目都是由机器人创建的小作品,另外,许多版本虽然有较多的条目,但参与编辑的人数却比其他版本来的少,例如波兰语等维基百科的条目数比西班牙语维基百科来得多,但参与者却较少。

守则[ | ]

这些守则使整个计划能够平稳并卓有成效地展开,以下只是其中的一些守则。

  1. 由于参与者拥有不同的意识形态与背景,来自于世界不同的角落,维基百科试图使它的文章客观、公正。这并不是说要以"一种"客观的观点来表述,而是公平地呈现一个议题所有的观点。
  2. 有一些所有参与者都要遵守的重要的|命名常规。
  3. 维基百科人使用“讨论页”来讨论如何修改文章,而不是在文章中讨论。至于一些会影响到很多条目的议题则放在元维基中讨论。
  4. 有一些不受欢迎的文章,因为它们严格地来讲并不是百科全书的条目。
  5. 维基百科社群有许多受广泛支持的规则必需遵守。其中最受支持的一条规则是:“如果规则让您感到紧张和有压力,让您不想再参与维基,那么就忘掉这些规则,做您自己的事儿吧!”("If rules make you nervous and depressed, and not desirous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wiki, then ignore them entirely and go about your business.")但令人惊奇的是,虽然如此,维基却至今依然是一个很有组织、很规范的系统。

参与人员[ | ]

File:Jimbo at Fosdem cropped.jpg

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威尔士

维基百科是由全球无数志愿学者、玩家、学生等等有知识的人共同建筑的。计划的参与者叫作维基百科人。参与者的人数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士。

全计画中没有所谓的主编。两个创立维基百科的人,吉米·威尔士 Jimmy Wales,一个小型互联网公司Bomis的CEO)和拉里·桑格(Larry Sanger),喜欢将自己看作是负责防止计画走回头路的普通参与者。

在计画的最初几年,桑格是一个受雇佣的带薪职员。他的工作是管理维基百科(和Nupedia);当有意见分歧时,他可以在听取各种意见后作出最终决定。但是随着资金的短缺,桑格最终不得不辞职,不过他依然参与维基百科计划。

吉米·威尔士及全体维基百科人,现在负责桑格之前的部分工作。为维基百科作出过贡献的其他现在和过去Bomis的雇员包括了Tim Shell,Bomis的创办人之一,和程序员Jason Richey以及Toan Vo。

历史[ | ]

NupediaLogo

维基百科“来自”Nupedia。

维基百科最初的构想是在拉里·桑格(当时Nupedia主编)和一个电脑程序员Ben Kovitz于2001年1月2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次谈话中最早提出的。Kovitz当时是wiki程序的协作开发者之一(现在依然是)。当他在晚餐中向桑格解释wiki的概念时,桑格立即发现wiki可能是创建一个更开放的百科全书计划的技术。在此之前几个月,桑格和他的老板威尔士,Bomis, Inc. 的总裁兼CEO,讨论过如何通过建立一个更开放、轻松的计划来协助Nupedia的发展。

因此桑格立即说服威尔士在Nupedia中建立一个wiki。Nupedia的第一个wiki于1月10日上线,不过在Nupedia的编写人员中遇到极大阻力。因此,一个新的以“维基百科”(Wikipedia)命名的新计划于1月15日在wikipedia.com正式启动。位于圣地牙哥 (美国加州)|圣地牙哥的服务器和电缆都由威尔士捐献。

在科技站点Slashdot的三次报道后,维基百科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此外Google一天也会带来上千人的新流量。

英文维基百科在2001年2月12日达到1,000页,9月7日达到10,000条条目。在计划的第一年,有超过20,000条条目被创建,平均每月1,500条。2002年8月30日,已经有40,000条条目。成长的速度从计划之初就在平稳增长。

随之而来的就是国际化的维基百科,2001年5月,13个非英语维基百科版本计划开始(包括了阿拉伯语、中文[2]、荷兰语、德语、世界语、 法语、希伯来文、意大利语、日语、葡萄牙语、俄语、西班牙语和瑞典语)。到九月,又有三个语言版本加入了维基百科大家族。到了该年度末,挪威语等另外三个语言版本也宣布成立。

2002年2月,由Edgar Enyedy领导,非常活跃的西班牙语维基百科突然退出维基百科并建立了他们自己的自由百科 (Enciclopedia Libreenciclopedia.us.es;理由是未来可能会有商业广告及失去主要的控制权。同年十月,在维基百科参与者Daniel Mayer(maveric149)及其他参与者试图重新整合两个计划,但是Enciclopedia Libre的参与者投票决定,在维基百科能够提出一个团圆提桉之前,反对重新整合。然而,Enciclopedia Libre的用户不排除在未来重新合并的可能性,并且希望继续与维基百科保持联系。这场纷争也引起了关于非英语维基百科版本的角色的广泛讨论,并且直接导致了非英语维基百科的几项重大改革。

也经常有破坏者访问维基百科并大肆破坏该计划,通常这些破坏都很快被修复,但是对英文维基百科首页的不断破坏最终导致首页被“保护”,以确保只有管理员可以对其进行修改。

2002年3月,用户ID24开始在英文维基百科发表许多极左文章,关于他的激烈讨论最终导致严重的人身攻击,吉米·威尔士最后于2002年4月禁止ID24对维基百科进行编辑(但允许继续浏览)。而经常在德国历史相关的文章中发表亲右翼观点,并且导致多次争论的用户「Helga」,则在2002年9月被禁止编辑维基百科。

2002年8月,在吉米·威尔士宣布他将不会在维基百科上刊登商业广告之后不久,维基百科的地址(域名)从wikipedia.com变为wikipedia.org。

同年十月,Derek Ramsey(Ram-Man)开始使用机器人软件(bot)自动添加有关美国城市的信息。这些文章都是自动从人口普查报告中产生的。同时,类似的程序还用于部分其他议题。

2002年12月,姐妹计划Wiktionary(维基辞典)正式开始;它的宗旨是建立一个所有语言的词典。它与维基百科在同一个服务器上运行,使用同样的软件。

2003年1月,维基百科开始支援TeX数学公式显示,代码由Taw编写。

2003年1月22日,英文维基百科达到了10万条条目的里程碑,并再次被Slashdot报道,两天之后,当时第二大的维基百科,德文维基百科,也达到了1万条条目里程碑。

相似计画[ | ]

维基百科常常被拿来与以下的计画做比较:

  • Nupedia:已停止的百科全书计画。
  • Everything2Everything2):范围更广的计画,性质不限百科全书,内容属于不开放。
  • Citizendium:由维基百科创办人之一的拉里·桑格(Larry Sanger)成立于2006年,试行阶段需注册,注册自由,要求用户真名与个人简歴,用户分作者与编者,编者多为专业人员,有权「赞同」某次编辑。
  • h2g2h2g2):英国广播公司发起的有时候十分幽默的百科全书,基于Douglas Adams小说中虚构的百科全书《银河系漫游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 大英线上百科全书:属于大英百科全书的网路线上版,但需付费使用。
  • 伪基百科:模彷维基百科而建立,但以搞笑或恶搞为主,较幽默怪诞。
  • 其它相似中文计画:百度百科维库维客香港网路大典天下维客中华维客互动维客MBA智库百科卡瓦旅游百科搜比旅游百科汉语方言百科大全等。

参见[ | ]


外部链接[ | ]

  1. 维基百科语言列表(中文)维基百科语言列表(元维基)Wiki Stats 统计
  2. 不过中文维基百科直到2002年10月24日才真正出现第一个条目
Advertisement